大規模網路開放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簡稱MOOCs)結合了「翻轉教室、自主學習、適性發展」 等概念,並藉由資訊科技的便利性,跨越了國界限制,掀起數位學習的新浪潮。教育部自2013年起積極推 動「新一代數位學習計畫」,引導各大專院校投入磨課師課程的建置,展現華文開放式課程的成果和潛力。 ● Coursera 由兩位來自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資訊工程教授創辦的營利公司。運作模式為:與同意提供 免費課程的大學院校簽約,一定比例的盈餘撥給Coursera公司,目前已有十幾所知名院校加入,包括 普林斯頓(Princeton University)和維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 ● edX 一個與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哈佛大學(Havard University)及柏克萊大學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共同合作的非營利組織,該組織希望能提供免費的軟體平台,讓任何 一個希望建立MOOCs的單位/個人都可以使用,以提供免費課程。 ● Khan Academy 由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的畢業生Salman Khan所創辦的非營利組織。2006年創立時,是個提供簡短 講課影片的線上圖書館,目前在YouTube上已有超過三千支的影片。該組織接受個人捐款、比爾與美琳 達‧蓋茲基金會(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 及Google的資金援助。 ● Udacity 由Sebastian Thrun、David Stavens及Mike Sokolsky投資的一個私立教育組織,目標在於實現民主教育。 ● 中華開放教育聯盟 秉持「開放、共享」的精神,透過平台聯盟合作與資源整合策略,深化校際合作關係與產學合作機制, 建立營運模式,並發展多元化的推廣服務項目,提升聯盟的競爭力,以期實現深耕開放式課程的永續 發展,接軌國際數位教育環境,邁向全民自主終身學習的願景。 ● 社團法人臺灣開放式課程暨教育聯盟 成員包括國內29所大學及科技大學,拓展不同領域之開放式課程內容。目前交通大學已推動理學院基 礎學科課程,並努力拓展至其他院系,台灣大學與政治大學將以通識教育課程作為起點,台灣師範大 學以保存知識的概念典藏經典課程,海洋大學、台灣科大、中山大學等學校,則各以其學校特色課程 為基礎,推動具有其校園特色之開放式課程,並打破大學的圍牆與知識的藩籬,提供多元而豐富的學 習資源,建立終身學習的環境。 課程內容皆為開放式,供任何人瀏覽及下載課程內容,不需通過註冊。該網站的「開放式課程檢索」 功能可提供檢索全台各大專院校的開放式課程資訊以及教學大綱等基本資訊。 ● 開放教育資源平台OERs 克服開放式教育資源平台多樣性、分散性與重複性,從中蒐集、整理並挑選出採用創用CC、GNU 通用 公共授權等無償授權方式分享的電子教科書、媒體素材等開放式教育資源作為磨課師課程的輔助教材, 提供作品描述(metadata)、學科主題、關鍵字分析與授權方式分類應用的加值服務,為教學者與學習者 提供高效率、高準度的開放式教育資源整合查詢平台。 (以字順排序) ● 中山大學開放式課程(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 弘光科技大學播客行動學習系統 ● 交通大學開放式課程(OpenCourseWare, OCW) ● 成功大學開放式課程 ● 屏東科技大學開放式課程 ● 政治大學磨課師課程 ● 高雄醫學大學開放式課程 ● 清華大學磨課師課程NTHU MOOCs ● 彰化師大開放式課程 ● 臺大開放式課程(NTU OpenCourseWare) ● 臺灣科技大學開放式課程 ● 臺灣師範大學開放式課程